始有些不明所以,为什么要在这些土匪身上耗费家族有限的力量呢?后来想明白后,秦昊不禁感叹,心软的人在这个时代是注定成不了大事的!
而虎啸山大当家听秦温亲自领兵杀来时,原本是准备跑路的,可是见秦温居然只带着三百人,心安的同时也更加愤怒,认为自己受到了轻视,于是立马点齐山寨可战之兵,共一千八百匪徒,下山与秦温决战。
六比一的人员比例,按理说就算秦家护卫精锐,不计伤亡的话也是可以打赢的,虎啸山大当家是信心满满,可是却低估了秦温的领兵能力。
此时统帅90的秦温,单论统帅能力已经可以排进目前大汉前五,就算是比起现在的曹操孙坚也不逊色,也只有皇甫嵩、卢植等人老辈名将才能稳压秦温一头。
虎啸山地势凶险,秦温就算将秦家八百私兵都带上,也不一定能攻下,就算攻下也是得不偿失,秦温作为一代儒将,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之所以只带三百人,只不过是为了示敌以弱,将匪寇顺利引下山,令其失去地利,到时如何宰割还不是秦温说了算。
在秦温看来靠三百精锐正面打败两千匪寇其实不难,但全歼却非常的困难的,他不是项羽,做不到一抵十,不过他这次出兵的真实用意很深,必须尽全功。
所以稳妥起见,秦温早就暗地里派秦俭带领四百私兵悄悄跟在队伍后面,只待两军交战就立马绕道从敌军背后,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虎啸山大当家只不过是个连字都不识的土匪,哪懂得这些计策,直接带着手下就向秦温冲杀过去。
秦温见对方居然这么轻松就上当,自己连骂战都省了,于是直接指挥队伍且战且退,在秦俭的队伍跟上来后,秦温立马指挥部队停止撤退,开始进行决战。
一方因一直追击而士气高昂,一方因被动挨打而无比憋屈,双方是打的如火如荼,各有死伤,当然匪徒一方的伤亡更大,秦家私兵的训练素质在战斗中很快就体现了出来。
就在秦温一方完全挡住对方攻势时,秦俭率领四百人马突然从背后杀出,大当家和一众匪徒见此场景顿时都吓蒙了,秦家仅凭三百人就挡住了一千八百人的进攻,现在又多了四百生力军,这还怎么打?
双方的差距原本就非常大,秦家八百私兵个个身穿皮甲,手持钢刀,而且都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军人。(注:这个时代由于钢铁的产量有限,所以皮甲才是主要的制式战甲,而且都不是所有不对都能装备的上的,铁甲只有军官和少量的精锐才有资格穿。)
而匪寇中除了几个当家之外,几乎无人着甲,兵器大多也都是木质长枪,再加上一个铁质枪头,有的连铁枪头都没有,而且一个个看上去就面黄肌瘦的样子,更别说训练了。
这样的队伍打顺风仗或许还可以,硬仗肯定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面对秦温和秦俭的两面夹击,匪寇几乎是一触即溃,瞬间就死伤惨重。
一心为兄报仇的秦俭,则一马当先,直奔大当家而去,三回合就就将其斩杀,顺便还解决了二当家三当家两位首领。
首领的死亡和大量的伤亡已经令匪徒们胆寒,纷纷跪下求饶希望可以保住一条小命。
若是平时秦温或许会绕过他们一命,但是这次出兵可是为弟“报仇”,所以对于这些投降的人,秦温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杀”。
虎啸山一千八百余众,最终有一千五百余人被斩杀,两百多人投降后被坑杀,只有几十人乘乱逃走,秦家仅损伤了一百五十多人,而且几乎都是在秦温带领下,诱敌的那三百人。
在外人眼中这些人或许是死于匪徒之手,但在秦昊眼中他们都是死于秦温的算计。
秦温明明可以率领着300人正面击溃对方的队伍,这样伤亡或许还小点,可秦温却偏偏且战且退,要知道战斗中一撤退可就不是自己说的算了,在精锐的队伍也会有损伤的,秦温这样让队伍处于不利状态的反常行为,到底是为了什么?
那是因为这次带出来的这三百人,都是三叔秦恭的忠实党羽,而这次剿匪其实也是秦温想借匪徒之手,歼灭秦家内部的不稳定因素,顺便在稳定一下关中的治安。
此次出兵剿匪,秦温可谓是赚足了好处,一是以为弟报仇的同时又为民除害,这使秦昊赚足了好名声,当地百姓无不对秦温感恩戴德。
二是对秦家内部进行了一次润物无声的大清洗,使家族更加团结,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不过只要一想到这种好处是以近两千人的头颅作为代价时,秦昊就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就算这个时代人命不值钱,可父亲也太冷酷了,简直是为达目不择手段。
秦昊内心中其实知道父亲这么做是对的,只是隐隐有些难以接受,两千多条生命啊,就这么毫无意义的消失了,真的太残酷了。可秦昊却没有丝毫办法,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不是改变,而是适应这个世界,让自己强大起来,这样将来他才有机会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