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什么人物的时候——我想应该可以这么说吧。抛弃装腔作势的虚伪,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说明的话,就是那种随处可见、希望能成为作家的投稿民众。写出(类似)小说的东西,到处投稿角逐各种奖项,我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
至于内在方面,跟现在相比几乎没什么改变,只能说是个精神方面丝毫不成熟的幼稚园儿童。比较当时与现在,我所具备的人性部分没有什么太大的偏差。但不管怎么说,这都只是我本人单方面的想法,也许我美化了过去、却对现在的自己感到自卑,又或者完全相反,只是想尽办法为自己找一个好理由,暗地里其实还有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部分呢。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当时的我或许比现在更活泼;我现在的个性可能比当时更不轻易相信别人了。就连我自己也不是很了解。已经改变的部分、不得不改变的部分、因外在的影响而改变的部分……或许都有吧。不,一定是有的。没有反而才奇怪呢o
光就这点而言,十年前的自己简直像是另一个人啊。所以要写的话,应该用谈论他人的方式来写才正确吧。如果是我,可一点都不希望十年后的自己在提起我的事时,用剖白的口吻来阐述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你是谁啊,你什么东西啊,我可一点都不认识你,才不想听你用一副什么都知道的口吻胡说八道啦——到时我应该会忍不住这么说吧。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个渴望成为作家的年轻人身上所发生的故事。
他是那种随处可见的年轻人。文章可以写得很迅速,但也就只是这样而已。当时还是个大学生的他,对于写报告或论文考试都很拿手,再往更久之前回溯,他从小在国语课堂上写作文时,经常都是班上第一个交卷的学生。是个只擅于写作的年轻人。反过来说,他绝对不是擅长写小说,否则怎么会那么努力向各方投稿了,却总是石沉大海毫无音一讯呢。
偶尔在时机凑巧的情况下,能收到几间出版社的建言,这个时候我已经和好几个编辑见过面了,可惜的是我的作家之路并没有因此开花结果。如果能有更高明的交际手腕,我肯定不会放过这种能一蹴登天的大好机会,可我却一而再地任由机会从我的手中溜走。
那些认为我『没有前瞻性』的编辑们是正确的。当时的我很自负地认为「为什么你们都不懂我笔下的有趣之处呢!』现在回过头想想,我的作品确实欠缺了许多东西,就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种(类似)小说也一点都不引人入胜。
那不是作家写出的小说,而是希望能成为作家的人所写的小说。
如果能从担任过小说新人奖的评审委员口中得到一些建议,两者之间的差距其实是微乎其微的。就文法而言——也就是光就技术层面来说,我认为专业作家与想成为作家的素人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隔阂。不对,反而应该是想成为作家的素人对字句的推敲更为仔细谨慎。就跟比起实际开车上路的驾驶人,为了取得驾照在驾训班学开车的学生一定会更谨慎地控制方向盘是一样的道理。写作就跟道路还有驾驶方式一样,当然不能不去顾及一些细节,只一味地想横冲直撞。
那么,若有人问我:「作家与想成为作家的人之间有什么不同?」先说好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我的答案是「能否在作品中『创造故事』这一点」。
作家创造故事,但想成作家的人只是在说谎而已。界线究竟在哪儿?到哪里为止算是谎言,从哪里开始谎言会变成所谓的故事,这完全是靠感觉拼凑出的个人品味,没办法确切地表明,从文字间做出判断便是编辑所承担的工作之一。而以他们的眼光来看,当时的我并不合格。
当时的我只是在扯谎,只是个吹牛皮的家伙罢了。或许有人会认为我对过去的自己太过无情,简直像在自虐,但这些话并不是我说的,而是与我熟识的编辑对我做出的公正评价。
创作故事与吹牛皮是两码子事,而擅长写文章与会写小说也是截然不同的。
事到如今,我已经能理所当然地用稍带批评的口吻聊起那段往事,但在当时,我完全无法认同这一点,也没办法敞开心胸接受他人的建议,只会不停地埋首写了又写、写了又写。
如果把工作量换算成焦耳或牛顿之类的单位,当时的我可能比现在更辛勤地在稿纸上耕作呢。不对,那时候半毛稿费都没赚到,也不能说是工作,总之因为年轻嘛,一天下来几乎都能写上两、三百张原稿用纸的量。
写小说这种话实在教人难以启齿。硬要说的话,就是类似小说的东西吧。
正因为曾有过那样的经验,才成就了现在的我,完全不考虑将来,找不到正确方向仍不断地全力以赴,才让我有今日的成就,这种话说起来是有些装腔作势,但我想应该就是这么回事吧。会认为那是绕了不必要的远路也是没办法的事。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才意识到应该存在着更有效率、更平坦的道路也是没办法的事。追求梦想的人还谈什么效率问题啊,也许有人会因此斥责我的想法,但不管是谁、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想绕远路做些徒劳无功的傻事吧。
以我目前所处的立场,唯一一点值得称赞的便是当时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