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为三阁六部、翰林学子们挑了一个上佳的学习之所:大善殿。
大善殿位于乾清宫西侧,此前为太祖览读所在,环境宜人,朱允炆偶尔也会到这里看看书,不过他静不下心,圣贤的书籍他是一概不喜。
“给这殿加个匾额。”
朱允炆站在大善殿门口,四下打量一圈,冲身旁的双喜说道。
双喜啊了一声,“加匾额?”
“想什么呢你。”朱允炆瞪他一眼,然后又乐了起来,“对,加个匾额,匾额上就写:大明政治学院。”
双喜顿时苦了脸,“陛下,您来真的呀。”
朱允炆嘿了一声,“你今儿怎么回事,朕的话你怎么心不在焉。”
双喜左右看了看,涩声道,“陛下,太祖当年有旨,內官不得干政,奴婢万万不敢置喙朝政,但今日陛下于文华殿所说的事,奴婢斗胆,还望陛下三思啊。”
“朕今日在文华殿说的事?”朱允炆微怔,“你能听懂?”
双喜噗通一声跪了下去,“奴婢听不懂,但奴婢小的时候,府县稽查人口的吏目从来不会下到庄子里头,只有每年收粮税的时候才会来一趟,邻家的地主老爷一家有二十余口人、几百亩田,但却只上一户之税,奴婢没有什么学问,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朱允炆沉默了,他终究是小看了眼前这个太监,可能他也小看了方才文华殿里的衮衮诸公,或许他们也懂,但他们不敢说。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他们宁愿得罪自己这个皇帝,也不会得罪整个天下。
自古刑不上大夫,皇权不下乡。这是政治的妥协,牺牲的便是天下百姓的利益。
既得利益群体已经将这些脏心眼子赤裸裸的曝晒在阳光下了。
朱允炆将双喜拉起来,迈步走进大善殿,“把门看好,任何人都不许进来!”
双喜吓了一跳,被朱允炆拽着扯进了殿中一处偏房。
“朕今日在文华殿里说了两个问题,你都能听懂?”
朱允炆盯着双喜,“同朕直言,朕不怪罪你。”
双喜便猛点头,“奴婢小的时候,家里遭了灾,爹妈便把地卖了才换了一口吃的,可最终娘还是饿死了,爹没办法,才把奴婢送进宫来,说进了宫就饿不着,但奴婢记得很清楚,庄子里,几个地主家里便是喂畜生的下料,都比奴婢家里吃得好。”
朱允炆眼皮微微耷了下来,“府县的官,从来不管你们吗?”
双喜苦笑,“奴婢那时候小,一晃这么些年过去了,也记不得太清楚,不过奴婢现在傍上了陛下,这一年多,倒也没少差人给老家送信,想看看儿时的玩伴还在不在,几个小哥们,死了俩,一个离了乡还不知活不活着,剩下的,都在地主家里做工,他们说县里换了几任县令,都没到奴婢庄里过。”
皇权不下乡!
地方的豪强地主,不是地方那些县老爷敢管的,政府丈量田亩、清查人口,这些县老爷如果深究细查,可能要不了多久就会死于非命,穷山恶水的地方,老百姓怕地主比怕官府更甚!
连一个地主豪强、坐地虎都有如此威慑,那些已成气候、盘根错节的世家又会多么可怕?
“你懂朕的意思,所以你劝朕三思,你知道朕要做什么是吗?”
双喜点头,“陛下,所谓要想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陛下说的两件事,干系太大,不能碰啊。”
“朕那日同四叔说,要打破世家的特权。”朱允炆冷笑,“四叔告诉朕,那一天,神人不容,天下皆反。”
朱允炆不懂吗?
王莽、杨广这两个皇帝是怎么死的?他朱允炆不知道吗?
他当然知道做皇帝不能想当然,也知道想要让别人为自己效命就要付出利益,要培养一批新的既得利益群体出来,但这个几千年的死结不打开,他这次穿越,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压根不需要费心费力的去表演、去伪装,去骗取宗亲的信任,然后削了朱棣的藩。
他完全可以做个安乐皇帝,舒舒服服的躺在皇宫里,天下选妃,纵情声色。
但他一闭上眼,就能想到历史的洪流,所以他一定要改变。
这个难度,远比削藩要大上无数倍。
“朕知道,三阁、解缙、杨士奇他们都是廉洁之人。”朱允炆皱着眉头,“这几个人,便是别人捧着银子送到面前,都会被他们一脚踢开,看都不看上一眼的贤臣,但他们终究是这滚滚红尘中的一份子,他们没有魄力打破乾坤,甚至不敢触及底线,几千来世家的德行,好像天地之间的至理,理所应当一般。”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这件事上,朕冒失了,不该急着找他们谈论这件事的。”
双喜擦擦额头的汗,“陛下,只要您说的这个什么政治学院不办起来,那就没事了。”
“不!”
朱允炆断然拒绝,“正因如此,这个学院,更要办了。”
双喜无奈,“陛下,您在考虑考虑,干系太大,朝堂诸公不会同意的。”
一年多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