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之省,往来金钱之巨堪称海量,一亿两亿的已经不算是什么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了。
这也就导致因为触犯国法而被砍头的官员数量飙升。
“别把什么责任都推到下面人的身上,你们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没有履行好监管职责、领导职责、警醒职责,是要负有领导责任的。”
许不忌前面骂的凶,到这里也是高高抬起轻轻落下:“所以今年的吏察,福建一省四品以上的主官,全部评劣。”
这一下,福建所有官员的脸色都苦不堪言,甚者更是险些委屈的哭出来。
吏部吏察,优良次劣四个等级。
评优最好,一年内会安排晋升,良就算是过关,三年内基本都会有晋升的机会。
次那就完了,不仅取消晋升的机会,下一年如果还是次或者劣的话,直接黜落滚回家种地。
评劣就意味仕途到顶,第二年如果不能评优抵消,哪怕是良也没用,这辈子都不会考虑提拔了,而一旦后续仕途中,有哪怕一次次级或者劣级评价,就直接罢官开除。
严苛的吏察加上都察院开始着手推行的巡查制度,也让大明眼下的各省官场开始出现了一些风言风语。
“以前是民不聊生,现在是官不聊生。”
但对这种消极的不满,许不忌向来都是不屑一顾,在吏部开会的时候更是直接给各省清吏司主官如此说。
“他们只要不愿意干都可以辞官啊。”
但实际上的情况却是,这些官一边骂着,一边更加努力的投入进工作之中。
在大明,只要能当官,哪怕再怎么不好当都有人打破脑袋的想干。
官本位几千年的国家,做官永远比做民好。
哪怕这个官每天要吃草挤奶,那都是最体面的职务。
福建的官员灰溜溜下了汇报台,紧跟着就是其余各省的主官,朱允炆则坐在台下一直静静的听着,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
国家的一切到今天都已经步入正轨了,发展、建设、监督和规范化都在这条正轨之上,用不到他事无巨细的时刻提防跑偏。
内阁几人,个个也都是能臣贤相,大明这盘棋,这几个人完全有能力把控的住。
审议各省成绩汇报的大会连着持续了两天才算结束,各省基本都被许不忌骂过,有的骂的轻一点,有的就骂的狠一点。
但骂归骂,到底是自己家的孩子,打完了棍子总还是要给一块甜枣吃的。
夏元吉代表内阁,在大会上向朱允炆这位皇帝提出了一个呈请。
“二次加俸!”
有鉴于大明今日的发展加之实物税的取消,现行的建文元年颁行的官员职级俸禄显然是有些不合时宜了,所以希望可以加俸。
这件事早在大会召开之前,内阁已经跟朱允炆汇报过,所以后者倒也不意外,等夏元吉讲清楚各品轶新定的俸禄之后,很痛快的就批了下来。
仍旧是九品十八级,不过鉴于眼下大明新的署衙较多,定级不明确的情况,也在这一次加俸的呈请中一并明确了出来。
“正一品品轶,三殿大学士、总参谋长、五军府五名左都督、工商大臣、翰林院首席院士兼院正、科学院首席院士兼院正共十二人,领年俸八千两。
从一品品轶,大学士衔、副总参谋长、五军府五名右都督、工商副大臣、御前司总管共十人,领年俸七千两。
正二品品轶,各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总参谋府左参谋长、五军府五名左都指挥佥事、大明银行总行行长、翰林院副、科学院副、工商联明确职级的执事,领年俸五千两。
从二品品轶,各部左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大理寺副官、总参谋府右参谋长、五军府五名右都指挥佥事、大明银行总行副行长、工商联明确职级的执事,领年俸四千五百两。
正三品品轶,地方官员和中央直属机构官员,领年俸四千两。
从三品品轶,领年俸三千五百两。
正四品品轶,领年俸三千两。
从四品品轶,领年俸两千五百两。
正五品品轶,领年俸两千里。
从五品品轶,领年俸一千七百两。
正六品品轶,领年俸一千四百两。
从六品品轶,领年俸一千一百两。
正七品品轶,领年俸八百两。
从七品品轶,领年俸五百两。
正八品品轶,领年俸三百两。
从八品品轶,领年俸二百五十两。
正九品品轶,领年俸二百两。
从九品品轶,领年俸一百八十两。
各中央直属部衙公员,未定级的年俸为一百两。各地方公员,未定级的年俸为五十到八十两。
应天府、广州、泉州、北平府、凤阳府明确定级为正三品,泉州、广州划属为内阁直辖府。
地方上知州、中知州、下知州及上县、中县、下县等按照丁口田亩多寡分而定级的一律取消,行政区域级别垂直为省、府、县、乡、村五级。
左布政使为正三品、右布政使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