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之后,便是第一次大朝会,朱允炆以圣躬违和为由没有参加,大朝会无疾而终,让许不忌这位新上任的内阁首辅有些小小的失落。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许不忌的昂扬斗志,在大朝会不告而终的结束后,许不忌带领新的内阁班子和各部司正级以上官员,到大礼堂举行了一次新年全体会议。
这种行为不知道背地里受到了多少讥讽
“这许不忌好容易那么多年爬上了梦寐以求的宝座,总得在大家伙面前露个脸吧。”
所有人的心中,都将许不忌的这个行为,当成了赤裸裸的炫耀其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力的一场大秀。
斗倒了杨士奇,是该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凸显自己的地位,好为接下来大刀阔斧的施行其自己的治国政策铺平道路。
“新官上任三把火嘛。”
类似这种论调在鱼贯进入礼堂的官员中屡见不鲜,没多少人看好许不忌,也没多少人看得起许不忌。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许不忌就是一个好斗且善斗、一个乐衷于进行政治投机的政客。
这种论调和非议并没有传入许不忌的耳朵里,或许即使许不忌听到了也会不置可否的报以蔑视。
他一路走来的人生旅程,不知道听到了多少批评的声音和受过多少恶言相向,早都习惯了。
谁让许不忌得罪的人太多了呢。
一看到一些不顺心不顺眼的地方就喜欢给别人扣帽子,抓住一点小问题就斗到底,不将别人的官皮扒下去都不满足。
这种性格能招人喜欢那才是怪了呢。
“阁老,都到齐了。”
通政司的杨荣凑到许不忌身边小声汇报了一句,后者便直直起身,迈步走上会台。
甭管所有人心中对许不忌有多少意见,但当许不忌昂首阔步的走上会台的那一刻,这些嘈杂的、纷扰的窃窃私语几乎下意识的全部缄默。
只敬罗衫不敬人。
许不忌到底身上穿着的,是全大明仅有一件的内阁首辅官袍。
绛红色的官袍,上绣六章,粉米、藻、星辰、华虫、黼、黻。
比起皇帝的十二章衮服,少了更多象征江山和皇权的日、月、龙、山、宗彝和火。
但其规制已经接近亲王的九章。
而实际上,这些年随着朱允炆的个人威望日隆,亲王诸藩已经很少会穿衮冕服出席各种大会了。
内阁首辅着六章,第一个享受此等殊荣的还是杨士奇,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
“今日召集诸位来,非为别事,许某区区末才,蒙皇恩而僭高位,怎么都得见见诸公同僚,做一番述职汇报,也好让诸公知许某为人,将来大家同心齐力施政治国,莫要生了陌分嫌隙才好。”
有道是先明后不争,许不忌一开口算是先把礼到了。
有道是先礼后兵嘛,为了让朝堂各部能够配合自己的工作,使自己将来的改革政策可以落实到地方上,许不忌上来的姿态摆的很低。
但这姿态只是暂时的,也没人会买许不忌这番姿态的账。
都知道有些话的核心重点不在前半句,都在后面。
果然,客气完了之后,许不忌接下来的话语,对所有人来说都无异于一枚重磅炮弹,炸的所有人险些离开坐席。
“某与诸公同僚皆知,欲施政先齐心,欲齐心先同思想。心不齐则力难往一处使,如此一来在施政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政治资源和时间都浪费在了推诿扯皮和内耗中,与国无利、与民更甚。
而想要齐心同思想,先要明确立场,也就是找到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什么是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比如说反腐、禁毒、团结、稳定就是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而现在我们要在这些内容中再加上一点,那就是,明确什么是官!
何谓官?穿上官服、头冠顶戴、脚踏官靴,出门有车,进门有座就是官吗?显然不是的,因为这些都是外在的装饰,换一个三岁稚童来也可以穿上沐猴而冠。
官就是有了公权力的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叫做官或者公员。
那么什么是公权力,公权力从哪里获得?
这一点咱们稍后再说,先说回我方才的正题。
诸公同僚皆是官,这个官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叫做齐心同思想。解答这一点之前,我们首先要明晰为官之本。
立人先立德,立官先立本。
有人拿中庸二字做立官之本,有人拿兢兢业业做立官之本,还有人拿长袖善舞、八面玲珑做立官之本。
更甚者,拿‘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做立官之本!”
会场内死一片的寂静,所有人都心头一跳。
来了来了,许不忌这位新上任的内阁首辅,要向上一任内阁首辅杨士奇开炮了。
“何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此话出自《大戴礼记》,大致的意思呢就是如果水太清的话鱼就无法生存下去,而一个人如果太斤斤计较别人的缺点,就不能团结朋友。
这句话完美的契合了陛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