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默认开启分页模式,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最新章节!
名词,自然由吏部来排。
“杨荣、杨溥、胡嫈、金幼孜。”
一份又一份考卷自朱允炆手中经过,有些人的名字便被朱允炆记到了脑子里。
能看透并且做对这份考卷的学生委实不多,所以批卷的工作并不算难,等到殿试结束,朱允炆跟解缙二人已经将提前交卷的考卷批阅一空。
等杨士奇和毛泰两人找到朱允炆复命的时候,朱允炆已经和解缙两人开始喝茶聊天了。
“结束了?”
杨士奇捧着一摞考卷放到朱允炆御案上,笑道,“结束了,臣方才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今朝录进的人数,可能会比之前几次殿试少上不少。”
杨士奇身后的毛泰苦笑一声,终是年轻学子,内阁和六部拟定的这个考题,到底是难了不少。
“有入陛下青睐的吗?”
杨士奇看了看龙书案上一小沓被摘出来的考卷,笑着问道。
朱允炆便指了指杨士奇,“倒是有两人跟卿同姓啊。”
历史上的三杨,可是即将要同朝为官了。
杨士奇便知道朱允炆口中的两人是谁,笑了起来,“陛下说的是杨荣和杨溥吧,方才臣巡场之时,从这两人身边经过,草观一眼便知道,这两人是要录进的。”
殿试后十日内要放榜,那是因为以往的考题基本上参与的学子都能做出来,重点在于解题的深浅和文采,所以吏部才会在筛选留存上浪费大量的时间,这次殿试倒是省心,一多半都跑了题,没跑题的,皇帝钦定一甲之后,吏部根本不需要废多少功夫,就能把二甲定下,剩下的自然是三甲同进士了。
“杨溥、金幼孜、杨荣。”
朱允炆直接定下了一甲的名单,随后起身,“至于传胪,就定胡嫈吧,其余者,三位卿家自定。”
“臣等恭送陛下。”
三人心里俱都好笑,今年这般,可能是大明三十余年来最快批卷的一次殿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