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镢头铸造了很多,因为到现在为止,镢头和锨,依然是青雀部落翻地开荒用的主要工具。
这时候了有了青铜,铸造农具的时候,自然是要先铸造一批青铜镢头出来。
至于青铜的犁头,到现在还没有制造出合适的模子,所以也就只能在往后等等了。
先铸造出一批青铜镢头和青铜锨出来,来应对来年的春耕,青铜犁头以及犁壁的事情,先让黑娃慢慢的研究着。
与青铜戈、箭头、以及镢头、斧头、刀这些东西相比,‘’形状的、内部中空的、用来往里面装木头的犁头,它的模子的难度,要增加上许多。
单纯的用陶泥制作出一个模型来,再往和好的陶泥上印的办法已经不行,需要对模子进行改造升级。
这一个多月一来,黑娃为这事都不怎么跟壮愉快的玩耍了,每天都在想着如何将将犁头的模子给做出来。
办法韩成其实知道一个大概,就是常说的‘模范’。
这种中空的器具,已经不是单单一个模子能够做成的了,除了模子之外,还需要做一个‘范’出来。
就比如做一个圆形的青铜罐子,单单只用一个模子,浇筑出来的只能是一个罐子形的铜锭。
想要浇筑出一个罐子,就需要在模子里面再放入一个模子,这个模子就叫做‘范’。
因为有了‘模范’就能铸造出与之前所预想的形状一样的东西出来,后来‘模范’两个字,就引申出了其余方面的意思。
比如南泥湾开荒中的‘三五九旅是模范。’
黑娃之所以会惆怅到掉头发,连最喜欢的运动都不怎么跟壮做了,是因为韩成并没有将‘模范’的事情告知黑娃。
一开始的时候,韩成是想要看看黑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将这个问题给解决,等了一段时间之后,想要开口说的时候,发现黑娃已经有了一些眉目了。
于是这件事情也就这样放下了。
青铜做农具的事情,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在古代的时候并不算太多。
因为出土的青铜器,多为礼器、兵器、以及各种各样的跟食物有关的盘子、青铜酒樽这些,陪葬品中,鲜有农具。
不过韩成却觉得,在古代的时候,青铜农具数量应该不会太少。
毕竟青铜器大量出现并应用的时候,农耕已经成为主流,作为一个历来注重农耕的国度,不可能会无视青铜这样一种好的材料。
之所以在后世的时候,出土的文物中少有青铜农具的身影,在韩成看来,无非是以下原因。
第一,就是拿着青铜农具做农活的,都是下层的野人或者是奴隶,作为拥有财产不多的他们,青铜农具这样好用而又珍贵的东西,他们死亡的时候,自然舍不得用来陪葬,大多数都会选择传给子孙。
第二就是,死后能够有很多陪葬品的,基本都是拥有着很高身份和地位,以及大量财富的贵族。
作为贵族,只有鼎、编钟、樽、瓶等一系列的青铜器才能配上他们的身份,至于多为下层贱民才使用的青铜农具,他们才不会用来陪葬。
野人或者是奴隶这些人舍不得用青铜农具陪葬,贵族不屑于用青铜农具陪葬,于是后世出土的青铜农具就不会太多。
所以也就会给人一种青铜时代,青铜农具应用不多的印象。
不管自己的猜测对不对,古代的时候用青铜做农具的多不多,韩成都会坚定不移的在部落里发展并普及青铜农具。
这样的种地利器,他可不会放过。
至于鼎、钟、编钟这些青铜礼器乐器,到时间看部落的发展程度,以及需要来定夺。
反正现在,是不会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的。
跛这个木匠也没有闲着,此时的他和几个没事了就跟着他打下手的几个人一起,在将石镢头上的柄退掉,往青铜镢头上装。
对于跛这样的匠人来说,这不是一个多么难做的事情。
只需要先将木柄比较粗的那一头放进青铜镢头的孔里,贴在孔上部有圆弧的地方。
然后再弄一小块一面中间有凹槽,一面平整的小木块,放在孔的下面那个边上。
平整的面朝上,有凹槽的面朝下,中间的凹槽刚好卡在孔的边上。
然后再弄一块比较粗长、前薄后厚的木条,塞在两者之间,找来斧子狠狠往里面钉几下,木柄就跟青铜镢头牢牢的连接在一起了。
用这样的办法固定镢头柄是最好的,因为不这样做的话,想要找到一根跟孔大小一样粗细的木柄出来,极为不容易,而且还不容易弄牢固。
当然,这样做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木柄和镢头之间的角度,不能太大,也不能过小。
炼铜、铸造青铜器的人,超过一半都是奴隶,没道理这时候青雀部落的公民在顶风冒雪的铸造青铜,奴隶们却猫在房间里烤火躲清闲。
其实在房间里的奴隶也没怎么闲着,她们有的在用线陀螺将麻绳纺织成细细的线,有的则在用简易的织布机织布。
织布的奴隶没有在奴隶小院,而是在青雀部落的大院里之